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17-8229182

探访“寻乐书岩”
2022-02-15 09:34
举报

探访“寻乐书岩”

作者:六月菡萏

    一直没去过苍溪,很想去,却没有机会。尽管听说过苍溪已经建成“嘉陵江文学院”,文化氛围浓厚,令人向往。更有红四方面军路过苍溪一带,留下许多值得歌颂的事迹,但始终没去挖掘、走访,更由于高山峡谷的路段,自驾游只好另劈景地。

    没想到会因为投稿市文联征集《回望百年成云泥》书稿促成出行,意料之外的收获,让人倍感主办方对文字人的尊重,对脑力劳动,给予充分肯定。我投稿的初衷,是怀着锻炼写作技巧而已,没想过会被采用,更没想过会随团队采风,四天三夜的安排,足以令人兴奋。

    领队的是文联的杨老师,他熟悉路段,途中对地域的介绍,彰显对行程足够的关注,尤其对“寻乐书岩”的推荐,真切地反映出,创作间隙需要快乐生活的哲理:劳碌一生也罢,略有建树也罢,让自己开心才是最好的回报。

    车至苍溪,大巴车到达一停车场,直逼眼帘的是景区的牌坊,上书“寻乐书岩”四个大字。扫码进入大门,平地多次出现“乐”字内涵的石刻文字,佩服赋诗之人大气滂沱地“乐”在逍遥,的确与映入眼帘的“寻乐书岩”牌坊相得益彰,每句诗的字义,直击内心神经。

    一路伴随前行的花草、植被,让大山腰的村庄,华丽转身成为“乐”字内涵的修身养性地;光秃秃的崖石,到处是艺术石刻、字字珠玑,撞击心脏与血脉,涌动之余,感叹“乐”字的内涵必须深入思想。特别是匠心独到、意义深远的“大笔挥墨疾书”塑像,吸引到访人士无不停留合影,应了“乐”在怀中,情操在心间的名言,拍几张照片,留住的,是终身难忘的旅程。

    山峰边沿,屹立着一道高大的石门,老远就能看见,下边是大理石铺成的石阶,伴随葱郁树木,一直到达“寻乐书岩”。

   “寻乐书岩”(初始名贾家洞、九思祠)是采风旅程的第一站,因其开凿在山势挺拔,群峰环绕、视线开阔之地,吸引众多人士的目光,更因为在一整块岩石上,傲视远方。

    整个“书岩”,由几间石屋组成,全是手工开凿,打造的艰辛程度,令人敬佩其人意志之坚定。独具风范的栖身之处,符合道家修身养性、独善其身的哲学思维;粗矿的外观,完好无损;垒砌的石门,厚重感中略显现代气息,让人一探究竟的心理,恨不能最先一个进入里面。正厅石屋,约三十平米,高约六米,石凳、木凳排列两边,极似教书育人的场地;木梯走廊,既增加学习座位亦是通向右侧几间屋子的通道。 

    随着木质通道前行,右转进入一道石门,宽不足两米,旁边一间小屋,可以窥视进入内室的人,起到观察由正厅走廊进入内室人的一切举动。随后左拐,上得几步石梯,一间宽敞的屋子出现,正面墙壁“福清天洞”四字醒目,石桌坐落其间,应该是堂屋。对面墙壁诗句:“不求常意足,能省即心清”,感叹居住之人看破了红尘,烟雨人生,快乐才是根本。令人惊讶的是,一首潦草字体的诗句令人佩服先人智慧,早已超越当今人的思想、豪情。

    据传,书写诗句之人因到此寄宿数日,受到奚落,情急之下砸破竹篙,一气呵成,颇有“大海任我游,天地任我逛”的豪爽,还在乎闲居山洞?不过,终因包里铜板拮据,暂时寄宿而已。中意的是,洞里冬暖夏凉,神仙都想居住,我能走吗?赶我走我也不走!

    崖石边上,数个窗口作为整座石屋的瞭望口,采光效果非常好,风速流速缓和。整座石屋,分上、中、下错位排列,大小不一,其壮观,令人佩服凿屋人的智慧已经达到极致。

    石屋经历了“贾家洞”、“九思祠”更名,得到完好无损地保存。否则,历代运动怎会没被破坏呢?“九思祠”更可能是其躲避劫难的护身符,村民在其周围建有大量房屋,对其呵护,延续至今,“书岩”便成为一种精神寄托,成为一代代人美好的愿望。 

    半山腰的石屋里,出现令人叹服的诗句,彰显住居之人胸怀的博大,有何理由不进行保护,有何颜面不深层次开发?让其陶冶参观人士情操之余,学习其执著精神,传承继承文化美德。

   “寻乐书岩”,没有景区的繁华,没有商业的喧嚣,没有流水潺潺令人惊讶,地处悬崖,却能独自开心,这,便是“寻乐书岩”的内涵,这,便是人生意境。 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推荐阅读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